English
  • 邮箱帐号
  • 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 > 院线新闻
广西:贺州电影70年——建国70周年贺州市电影放映史之放映普及
来源:梧州桂东院线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4日

  放映普及,即在电影发行放映事业产业中注重放映覆盖面。这在胶片年代是一个令经营者十分纠结的问题,按照经济核算任务确定的原则,普及点越多则成本越高单位收入降低,员工收入会受到影响。但在党的为民服务思想指引下,在电影行业实行公有制的体制和全国一盘棋的机制下,贺州市电影事业拓荒者和事业产业的继承者面向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辩证经营,以商养农,开拓进取,不辞劳苦,入乡进寨,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贺州市地处萌渚山脉西南端,境内高山河流交错,交通极为不便,其中有三十多万少数民族同胞分布在全市三县两区的崇山峻岭中,从萌渚岭麓到大桂山沟,这些海拔一千米的大山里,生活着瑶族、壮族、苗族等村民。放映普及就是要全面覆盖各乡村特别是位于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乡村,让他们看到看好电影。

八步区步头镇三和村瑶族老人为院线公司员工回忆土改初期看到电影的心情

  70年后的今天,曾是土改妇女主任的瑶族老奶奶回忆起当年共产党派遣放映队到瑶村放映时仍然激情满怀,激动的说:“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工作队来村寨,送来电影开眼界”。

  早年电影下乡还没有条件谈及“放映普及”,首先是开辟文化战场通过电影放映争取群众。广西省电影队组建于1950年12月,至1952年8月迅速发展为12个队。电影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放映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特别是老少穷地区送去电影。面对十分猖獗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以及土匪,电影队配合省委、军区进剿入山进村进行宣传放映。贺州市瑶胞集聚的鹅塘镇、沙田镇、大平乡、水口镇、步头镇以及富川县等地区,由于当时群众长期受土匪欺骗宣传,对解放军和工作队不理解不信任,纷纷逃到深山躲藏。省第3放映队(部分放映员为贺州市籍)随部队和工作组一起入村进寨,在部队的警戒下拉起银幕放出电影,吸引了群众,让大家明白了道理,解除了戒备,亲近了工作组,剿匪工作局面逐步打开,党群关系逐步融合。为剿匪土改的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51年瑶族妇女为省电影队到瑶寨放映运送放映设备途中休息

  为了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积极投身到土改运动中去,明白解放前为什么穷,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贫苦农民打倒地主老财,当时放映队把电影《白毛女》《红旗漫卷西风》《百万雄狮下江南》《四海一家》《民族大团结》以及幻灯片《土地改革中严防地主破坏》等作为下乡入村放映的节目,在娱乐中启发了群众觉悟,受到村民们的欢迎。有的村民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新旧社会两重天,电影来到我瑶山,瑶民自古没看过,如今看到好新鲜。”。

  随着剿匪胜利合作化全面铺开、电影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把加强边远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普及提到议事议程上来。陆续探讨“以丰补欠”“保证大点(即放映地点)和深入普及小点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和改善边远地区群众的观影条件和增加观看电影的机会。通过在经济上以大点收入来维持小点亏本,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放映活动的倾斜度的办法逐步缓解老少边山区普及难题。放映员为了落实普及任务,克服困难,舍小家为大家。六十年代初期,贺县5队的放映员,在酷暑烈日的8月,走着羊肠小道,深入到人烟稀疏的莲塘大石山区石门乡放映。昭平县的走马、文竹近3万壮、瑶族群众分别被崇山峻岭分隔在三、四百个山窝里,难以看到电影,该县的第2放映队从1962年2月到1963年间,在106个放映点放映438场电影。为少数民族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成为当地电影放映史上的佳话。

  为了确保群众能看尽看,看到看好电影,1964年梧州专区电影公司(贺州市电影公司前身)还从公司本部及电影站抽调24名干部组成试点工作组到贺县进行试点工作。工作组不畏艰难,爬山涉水,走遍了贺县14个公社205个生产大队4250个生产队,在农村中与800个大队干部5000个生产队干部和部分社员进行商讨研究,绘制图表,把全县4250个生产队1929个自然村的地理、交通。经济。文化等状况一一摸清,最后确定设置410个放映点。比前增加了63个,其中新增的44个点是交通不便、历史上从来没有放过电影的边远少村寨。同时在全市建立健全了325个业余电影服务组。组员2266人,并与158个公社358个点签订了放映协议书,把收费、运输、场次、业余服务组全面落实,按普及放映点、场次定出巡回路线确保了群众的观影利益得到保证。

  为了进一步增加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观影机会,梧州专区电影公司奋发图强,以修理组为核心,请来郭长贵老师傅为技术指导,招收了几位插青和复退军人组成一个小型加工厂,生产了二十多套8.75毫米放映机,连同上级公司配备的50多套,发放到最边远的村落,由当地生产队选送放映员开展民办队放映。设备通过国家投资,公社分期偿还(每套8.75毫米放映机及设备500元,分3、5、8年还清)的形式实施。弥补了当年条件欠缺时边远少地区群众观影难的不足。1978年,全地区实现了公社(乡镇)有电影站(院);大队(行政村)有放映队;大多数生产队(自然村)有民办队。公司通过加强县和乡镇电影院的经营核算改善放映条件以增加放映收入,扶持普及小点,基本保证了村村都能看上电影。

桂东院线公司到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为瑶族村民放映瑶语电影《举起手来》

  随着国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贺州市农村电影放映在历经胶片电影衰落后重获新生。为了尽快改变边远少地区群众再次出现的看电影难的局面,贺州市电影公司历经艰难而不忘使命,组建院线公司,自购设备,在十分艰难的窘境中启动贺州市公益电影放映活动,2009年获政府资助设备实现了每套设备覆盖16个行政村的目标。十年来除了放映队按照规定落实每村年放映12场的任务外,院线公司还经常深入到边远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寨落如大平瑶族自治乡的大平民族学校、位于海拔1285米高的瑶寨里头村、大山环抱的鹅塘镇槽碓村、明梅村、华山村等村寨开展主题放映活动,每年春节前写挥春送春联放电影,为群众送文化送温暖,在群众眼里,电影是一条纽带,连着群众连着政府,带来欢乐,带来知识,带来关怀,带来光明,只要看到电影,他们就感到政府在关心他们,党和政府就永远是老百姓的亲人,在欢庆祖国七十华诞即将到来的今天,乡村寨落更纷纷预约放映队入村进寨,普天同庆。观影活动已经成为农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广西电影发行放映史》至此致谢)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