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艾滋遗孤的守护天使 ———记电影《你是天使》女主角刘子仟
来源:2007年08月21日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1日
《你是天使》有很多名字:最开始叫《天使》,后送展AOF国际电影节时又被翻译成了“I am angel”(《我是天使》),但无论怎么改都脱不了“天使”二字。而电影中的那位支教“天使”马洁的扮演者刘子仟,在拍完戏近一年了还无法从剧中的角色恢复过来。她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当演员,她愿意当一名支教工作者,和艾滋遗孤们在一起。
为戏恶补艾滋病知识
《你是天使》是刘子仟的处女作。在得知影片招演员的时候,刘子仟和片中主人公马洁一样,还只是一名刚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大学生。而让导演沈东选择刘子仟的原因在于:她和电影中的马洁实在是太相像了:年轻、有活力、刚毕业、都对支教和普及艾滋病知识充满热情。
刘子仟和片中马洁还有一个相同点是,对艾滋病有一定认识却又不够深入,所以刘子仟在接戏以后很狠地恶补了一番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不过可惜的是刘子仟进入剧组后已经马上要开机拍摄,因此她错过了去河南省上蔡县的机会,而那些见到真实的艾滋病村的感受和震撼,也只能由沈东一遍一遍地讲解给她听。
不过刘子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非透彻了解”,倒正好符合马洁那种“懵懂”的角色需要,这也算是巧合吧。
小天使们的天使长
剧情中,小学生们最后排了一个名叫《快乐天使》的舞蹈,而患艾滋病的小华在去世前曾经穿着天使裙子问,我像天使吗?又问,是不是变成天使就能见到天上的爹和娘……可见影片《你是天使》中“天使”意指艾滋遗孤们,但作为这群小天使的守护者,马洁可以算作是“天使长”了。
在戏里马洁是天使长,在戏外刘子仟仍然是孩子王。导演沈东说这部戏拍下来最头疼的不是投资也不是剧本,而是演戏的那几十个孩子。为了让戏更加逼真,沈东把剧组拉到昌平区南口镇的高崖口乡拍外景,而剧中小孩的角色都找当地的小孩来扮演。
沈东介绍说,拍戏的时候一般一拍就是一整天,成年人的注意力要持续一整天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小孩来说能集中两三个小时的注意力就很不错了。更麻烦的是有时候一个镜头一结束,孩子们就像麻雀一样四分五散了,还得一个一个拉回来。
“所以,幸好有刘子仟在。”沈东不无庆幸地说。
由于和孩子们演对手戏最多的就是刘子仟,所以她私下里和孩子们打交道也最多,要问有什么诀窍,诀窍还真是简单,那就是做游戏。刘子仟跟孩子们说,你们会的游戏我都会,比如跳橡皮筋啊、跳绳啊、躲猫猫啊。刘子仟每次都会像个大孩子一样和一群小屁孩打成一片。这样时间一久,孩子们自然就对刘子仟服服贴贴了。
愿作爱心大使
在剧中,马洁最后完成了社会实践离开了村庄,而刘子仟也拍完了电影离开了剧组。
对于影片拿下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外语片奖,刘子仟也是倍感意外。但是她说,即使影片不拿奖,她也会常常怀念拍摄的那段时光。她说,不仅在拍摄的四十天时间里,即使在现在,她也会常常恍若隔世地觉得自己真就是一个支教的毕业生。
对于艾滋病和艾滋病人,刘子仟坦言之前没有更多的关注,拍了片子之后才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被遗忘的人,他们的幸福比一般人得到更少的关注,不仅如此,他们有时候还要遭受许多的歧视和偏见,同为人类,刘子仟觉得太不公平了。
但是刘子仟又觉得一些偏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举了个例子:拍戏的时候,当地小孩都朦朦胧胧知道一些关于艾滋病的概念,比如没有药治疗,很容易导致死亡啊等等,而他们的父母也教育他们要对艾滋病人敬而远之。所以,当刘子仟开玩笑剧组中一位工作人员有艾滋病的时候,所有的小孩果然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那个人,并且坚决不敢靠近。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对于未知的恐惧,人们当然会很害怕啊。”刘子仟如此评价孩子们的反应。
之后,刘子仟耐心地告诉孩子们,艾滋病只会通过三种途径传染:一是血液传播,二是母婴传播,三就是“那个那个”。讲到这里刘子仟就笑了,也许是因为觉得“性传播”这个词难为情,也许是因为她讲解的成功———因为在她的解释之后,孩子们慢慢地又敢和那位“得病的工作人员”接触了。
刘子仟觉得,电影中马洁离开村庄是为了告诉更多的人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让更多的人消除偏见,而她也觉得能够改变人们的观念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所以,她诚恳的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非常愿意为抗击艾滋病、普及艾滋病知识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比如说参加相关的公益活动、担任相关组织的爱心大使,她都十分乐意!
出品人:票房捐赠是一种营销策略
在《你是天使》拿下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之后,关于电影将要捐出全部票房的新闻一时间诉诸报端。根据各大媒体的报道,“全国防治艾滋病基金会”成为票房的捐赠对象,而事实上,这是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基金会。8月6日,《你是天使》出品人、夺麦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王建锋接受了本报采访,澄清了相关问题。
捐赠对象可能是红十字总会
王建锋告诉记者,关于《你是天使》一片是否将全部票房捐赠,目前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地方,但是如果捐赠的话,很有可能会是红十字基金会。至于所谓的“全国防治艾滋病基金会”,王建锋解释,这是许多媒体的误解,真实的情况是出品方觉得红十字基金会离防治艾滋病这一方面有点距离,希望能够把捐赠的票房在红十字基金会下面再成立一个“防治艾滋病基金”。
从一个细节来看,《你是天使》的票房捐给红十字总会是有预兆的,因为该片的片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亲自题写,而她同时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会长。
“能够做到捐赠票房,要感谢影片的两个投资方,他们的支持使得我们收回投资的压力并不大。”王建锋表示,《你是天使》的两个投资方在回本方面没有明确要求,这是使得票房顺利捐赠的重要原因,但是具体事项还在洽谈,细节上还有各种可能性。
捐赠票房照样收回成本
“我们把票房捐出去,并不意味着就收不回成本,这事实上可以成为一种营销策略,票房捐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广告回收一些成本,总的来说,保本是不成问题的。”王建锋告诉记者。
为戏恶补艾滋病知识
《你是天使》是刘子仟的处女作。在得知影片招演员的时候,刘子仟和片中主人公马洁一样,还只是一名刚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大学生。而让导演沈东选择刘子仟的原因在于:她和电影中的马洁实在是太相像了:年轻、有活力、刚毕业、都对支教和普及艾滋病知识充满热情。
刘子仟和片中马洁还有一个相同点是,对艾滋病有一定认识却又不够深入,所以刘子仟在接戏以后很狠地恶补了一番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不过可惜的是刘子仟进入剧组后已经马上要开机拍摄,因此她错过了去河南省上蔡县的机会,而那些见到真实的艾滋病村的感受和震撼,也只能由沈东一遍一遍地讲解给她听。
不过刘子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非透彻了解”,倒正好符合马洁那种“懵懂”的角色需要,这也算是巧合吧。
小天使们的天使长
剧情中,小学生们最后排了一个名叫《快乐天使》的舞蹈,而患艾滋病的小华在去世前曾经穿着天使裙子问,我像天使吗?又问,是不是变成天使就能见到天上的爹和娘……可见影片《你是天使》中“天使”意指艾滋遗孤们,但作为这群小天使的守护者,马洁可以算作是“天使长”了。
在戏里马洁是天使长,在戏外刘子仟仍然是孩子王。导演沈东说这部戏拍下来最头疼的不是投资也不是剧本,而是演戏的那几十个孩子。为了让戏更加逼真,沈东把剧组拉到昌平区南口镇的高崖口乡拍外景,而剧中小孩的角色都找当地的小孩来扮演。
沈东介绍说,拍戏的时候一般一拍就是一整天,成年人的注意力要持续一整天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小孩来说能集中两三个小时的注意力就很不错了。更麻烦的是有时候一个镜头一结束,孩子们就像麻雀一样四分五散了,还得一个一个拉回来。
“所以,幸好有刘子仟在。”沈东不无庆幸地说。
由于和孩子们演对手戏最多的就是刘子仟,所以她私下里和孩子们打交道也最多,要问有什么诀窍,诀窍还真是简单,那就是做游戏。刘子仟跟孩子们说,你们会的游戏我都会,比如跳橡皮筋啊、跳绳啊、躲猫猫啊。刘子仟每次都会像个大孩子一样和一群小屁孩打成一片。这样时间一久,孩子们自然就对刘子仟服服贴贴了。
愿作爱心大使
在剧中,马洁最后完成了社会实践离开了村庄,而刘子仟也拍完了电影离开了剧组。
对于影片拿下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外语片奖,刘子仟也是倍感意外。但是她说,即使影片不拿奖,她也会常常怀念拍摄的那段时光。她说,不仅在拍摄的四十天时间里,即使在现在,她也会常常恍若隔世地觉得自己真就是一个支教的毕业生。
对于艾滋病和艾滋病人,刘子仟坦言之前没有更多的关注,拍了片子之后才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被遗忘的人,他们的幸福比一般人得到更少的关注,不仅如此,他们有时候还要遭受许多的歧视和偏见,同为人类,刘子仟觉得太不公平了。
但是刘子仟又觉得一些偏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举了个例子:拍戏的时候,当地小孩都朦朦胧胧知道一些关于艾滋病的概念,比如没有药治疗,很容易导致死亡啊等等,而他们的父母也教育他们要对艾滋病人敬而远之。所以,当刘子仟开玩笑剧组中一位工作人员有艾滋病的时候,所有的小孩果然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那个人,并且坚决不敢靠近。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对于未知的恐惧,人们当然会很害怕啊。”刘子仟如此评价孩子们的反应。
之后,刘子仟耐心地告诉孩子们,艾滋病只会通过三种途径传染:一是血液传播,二是母婴传播,三就是“那个那个”。讲到这里刘子仟就笑了,也许是因为觉得“性传播”这个词难为情,也许是因为她讲解的成功———因为在她的解释之后,孩子们慢慢地又敢和那位“得病的工作人员”接触了。
刘子仟觉得,电影中马洁离开村庄是为了告诉更多的人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让更多的人消除偏见,而她也觉得能够改变人们的观念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所以,她诚恳的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非常愿意为抗击艾滋病、普及艾滋病知识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比如说参加相关的公益活动、担任相关组织的爱心大使,她都十分乐意!
出品人:票房捐赠是一种营销策略
在《你是天使》拿下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之后,关于电影将要捐出全部票房的新闻一时间诉诸报端。根据各大媒体的报道,“全国防治艾滋病基金会”成为票房的捐赠对象,而事实上,这是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基金会。8月6日,《你是天使》出品人、夺麦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王建锋接受了本报采访,澄清了相关问题。
捐赠对象可能是红十字总会
王建锋告诉记者,关于《你是天使》一片是否将全部票房捐赠,目前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地方,但是如果捐赠的话,很有可能会是红十字基金会。至于所谓的“全国防治艾滋病基金会”,王建锋解释,这是许多媒体的误解,真实的情况是出品方觉得红十字基金会离防治艾滋病这一方面有点距离,希望能够把捐赠的票房在红十字基金会下面再成立一个“防治艾滋病基金”。
从一个细节来看,《你是天使》的票房捐给红十字总会是有预兆的,因为该片的片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亲自题写,而她同时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会长。
“能够做到捐赠票房,要感谢影片的两个投资方,他们的支持使得我们收回投资的压力并不大。”王建锋表示,《你是天使》的两个投资方在回本方面没有明确要求,这是使得票房顺利捐赠的重要原因,但是具体事项还在洽谈,细节上还有各种可能性。
捐赠票房照样收回成本
“我们把票房捐出去,并不意味着就收不回成本,这事实上可以成为一种营销策略,票房捐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广告回收一些成本,总的来说,保本是不成问题的。”王建锋告诉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